童車產業現狀
童車,從制造行業上分,我國政府將其歸類于玩具行業中。我國童車與玩具的發展軌跡如出一轍:改革開放之初從承接臺資、港資企業轉移,做OEM開始起步,近十年隨著國內市場迅速發展,童車產業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,這種趨勢在2008年之后尤為明顯。
產品多元化產業集群化。廣義上的童車,包括嬰兒手推車、
學步車、腳踏車、扭扭車、電動童車、
兒童自行車等,非常多元化。目前全國有多個產業集群,產品各有特色,如江蘇的昆山和太倉、浙江的平湖和寧波、河北平鄉、安徽舒城、湖北漢川、山東騰州,以及廣東的中山、東莞和佛山等。珠三角、長三角等沿海地區的童車產業集群發展早,技術引入有優勢,成為產業領跑者;但從發展速度來說,近年內地童車產業集群發展更快。例如河北平鄉,當地政府對產業很支持,表現突出。
出口市場放緩
在走訪中,企業普遍反映生意難做,出口壓力較大。這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外市場需求下降。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發布的《2014世界人口狀況報告》數據,目前全球年齡在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年人口共有18億人,占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,但絕大多數集中在發展中國家。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老齡化、低生育率、少子化現象持續。
與上述情況相呼應的是美國玩具協會公布的一份報告,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童車(不包含嬰童手推車)銷售額為12.5億美元,與2013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,2010年這一數據是16.1億美元。換而言之這幾年美國童車市場是停滯萎縮的。歐盟童車市場的容量與美國相當,情況也近似。另外巴西、印度等人口眾多的新興市場,近兩年經濟下滑需求不振;俄羅斯、中東地區受政治因素影響,經濟疲軟戰亂不斷,都影響了童車出口。
內銷市場分析
分析1 在調研中,廠家反映今年內銷生意也不好做,除了沿海地區以外,中西部、長江以北的地方童車銷售都不是很理想,部分企業都下調了生產量,以減輕庫存壓力。
分析2 調研中發現童車內銷有個突出問題,即產品同質化嚴重,低價惡性競爭,利潤攤薄。一些企業不做市場調查,不去創新,靠簡單的拿來主義,一味低價競爭,是沒有出路的。
分析3 近十年來童車內銷市場得到很大發展的支撐面。我認為這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原因:一是消費目標群體的變化?!?0后”“90后”父母登場,成為童車消費主力軍。二是經濟發展,人們觀念改變。一般城鎮童車已從奢侈品向家庭必需品轉變,就連農村的童車消費也有長足發展。三是電商平臺等更為便捷的銷售渠道成熟壯大,發揮了很大作用。
分析4 在促進童車內銷大發展的支撐面沒有改變的情況下,我認為困難是暫時的,是國家經濟回調的相關反應。相信隨著近期國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,未來的童車內銷市場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,市場前景看好。